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净慧老和尚讲解六祖坛经:石家庄信众录音整理,宗性法师审阅修改

添加时间:2024-12-02

行业及产品No.1

现在我们开始讲六祖法宝坛经。

大家知道,佛经是佛陀的教法,所以称为佛经。但佛经不一定是佛陀一人说的。佛经中,有佛所说的话,有弟子所说的话,有菩萨所说的话,甚至有佛加持的八本尊、龙、护法所说的话。佛经本身基本上是一种对话形式,有问有答。你可能读过的《普门原理》和《实用誓愿原理》基本上都是对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经中的人间教义有五种。其中,第一个、最有资格讲经的人就是佛陀。佛所说的经,是一切佛经内容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菩萨说法、罗汉说法、化人说法、天龙说法等。其余四种人,常与佛同会。在佛陀的加持下,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向佛陀请教。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成为佛经的一部分。成分。由此可见,所谓佛经,是以佛陀的言教为基础的,也包括四类弟子(菩萨、声闻、化生、天龙护法)在加持下所说的内容。佛陀的。因此,从印度翻译过来的过去有关佛陀教义的书籍,都称为“经”。除了经典之外,还有“法”和“律”。律法就是诫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规戒律。其中的明确规则,是中国先民根据戒律制定的具体方法,以贯彻和补充戒律的内容。只有佛陀才能制定戒律。经五人能说,戒律唯佛能说。这将诫命的严肃性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明确的规矩是中国的祖先制定的,所以我们不敢称其为“戒”,而称其为“规矩”。如果我们称之为“戒”,那就违背了佛教的戒律。 “经”的作用,要么是阐释经典,要么是阐释戒律。有两种理论。一是形成以经典意义为基础的思想体系。这种理论称为“综合理论”;另一种是讲解经典,比如《大智慧论》,就是讲解《大智慧论》。 《般若经》,这叫“训诂论”。经、律、论统称为“三藏”。经律大藏基本上涵盖了佛教的全部内容。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佛学法,就是学大藏经。

开化众生基本常识_了解众生_开示众生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中华祖师的著作基本上都是对大藏经的注解。历代祖师的著作,无一称为《经》。只有六祖的引经体著作才称为《经》。这是中国僧人祖师所著的所有著作中唯一一部名为《经》的书。如果按照刚才经律的定义来判断《六祖密宗经》,它属于哪一部呢?严格来说,它应该属于注释,因为它不是与佛同时说,并得到佛加持的,所以它不属于五种解释的范围。但它不属于道德戒律,所以它属于注释集,包含在注释中,这些基本常识将有助于你了解这些原理。就能更好地念阿弥陀佛。

下面我们就解释一下这部经的标题。

所有佛经的标题都是以“人、法、喻”三个方面为依据的。例如,《阿弥陀经》中专门以“人”为题——“阿弥陀”是一个人,也是佛名,所以称为“单人题”。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一法命题”,只有法,没有人,也没有比喻。例如,《如意宝经》中,这就是“单喻定题”。一切经典无非七种题材,以“人、法、喻”为主要内容。亦有“人法立题”、“法喻立题”、“人喻立题”、“人法喻立题”四种。这本《六祖法宝坛经》,有人物、法、比喻等七类标题。六祖是人,法器是法,坛是比喻。坛可以说是说法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土地,有生长的意义。这就是说,《六祖坛经》可以让无量众生种下善根,就像一块土地可以长出茂盛的庄稼一样。

开示众生是什么意思_开化众生基本常识_了解众生

我简单介绍一下六祖这位大高僧。六祖生活在唐初。他的家乡在今北京郊区房山县(本官范阳)附近。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他可能在做官时犯了错误,被流放到广东。广东在明朝以前是最荒凉的地方,没有人去过。犯错误的人往往被“下放到”边远地方“劳动改造”。就在那时,六祖的父亲被“转移”到了现在的广东新兴县。那时,那里是一个非常凄惨的地方,瘴气很重。不像现在大家都愿意去广东,你现在不会下放到广东,只会被送到新疆。以前是分散到南方,现在是分散到北方。因此,六祖本人出生于广东,祖籍是河北。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一个孤儿,一个鳏夫,相依为命。因为父亲去世很早,又是下放户,没人看不起他,经济条件也很困难。因此,六祖小时候就靠砍柴为生。他每天都去山上砍柴卖,卖的钱就是买点米回去养活妈妈。

北方人可能没有这种生活的实际经历,但我有,因为我1951年去了广东,和虚云老和尚住在一起。当时发生了一些事情,寺庙无法再维持了。当时寺庙里住着一百多人,吃饭都是问题。如果马上去种地,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生长,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山砍柴。只要六七天就可以晒干,拿到街上去卖,有了钱就可以买米了。那时,我们每天都上山砍柴。广东云门寺所在的地方山大,柴草丰富,那里的柴火砍得非常好。剪下来后,用刀把它弄成一样的长度,然后用藤条做成箍,然后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就可以捡起来在街上卖了。一年来,我们每天都上山砍柴。那时我还很年轻,只能举起五十磅。去捡柴火去卖,你必须步行十五英里。你不能到了那里就卖掉它。卖柴火的人很多。光寺内有百余人。当然不会当天出去,但至少也有三十人左右。三十个和尚上街卖柴。各人卖了自己的柴火,但不在一起,也没有人买。大街小巷里,凡是有人买东西的地方,他们就把柴火放在那里,等着人们来买。有时,早上去寺庙时我会步行。走了十五英里,花了一个多小时,途中还得休息几次。当我到达街上时,天已经亮了。而且很少有人买它,因为那是一个小镇。卖柴火已经是中午了,非常困难。我就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六祖以砍柴为生,在古代,恐怕更加困难。那样的生活不仅能磨炼人的意志,还能使人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现实。这种苦——不是肩膀受压就痛。肩膀抬起来就痛,摸不到。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痛苦——真正的痛苦是你卖不掉柴火,卖不掉就没有钱买。米,下午的工作也耽误了,我也离不开它,只好一直守着。可能有很多人问,但是他问的是好玩的,跟你聊了半天,但最后他没有买。问张三,问李四。看你是个小和尚,我就逗逗你了。那才是真正的痛苦,感受人情冷暖、世事冷漠。

苦涩的味道让人感觉很深。如果我把柴火卖了,我会很高兴,好像我真的松了口气——这个包袱终于扔掉了!很轻松就回来了。所以我的人生经历,用今天来说,是非常丰富的。我虽是出家,但从事经商多年。卖柴火是一门生意。后来成了右派以后,卖西瓜也是一门生意!我的人生经历很有趣。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作为一个人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至少我知道世间一切都很艰难。我珍惜你们贡献的每一分钱,因为这来之不易。

从六祖当时的生活状况,到我年轻时的生活,可以想象,他孤儿寡母,在寺院里比我们受的苦还多!更何况,他们身在异国他乡!由此,培养了六祖的品格,使他对生命、对生命的痛苦、对解脱的珍贵有了深刻的认识,使他渴望解脱!于是,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他挑着柴火,到处寻找买主,来到一家客栈,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始祖,就是达摩祖师。第二代祖师为慧可大师,第三代祖师为僧灿大师,第四代祖师为道信大师,第五代祖师为弘忍大师,第六代祖师为惠能大师。

感谢这位客人的支持和赞助,惠能大师在母亲家安家,来到了湖北黄梅五祖寺。当时称“东山寺”,所以五祖所传法也称为“东山法”,“东山法”也就成了当时禅宗的名称。六祖遇见了五祖弘忍法师,因为他是广东人,语言与北方人有很大不同。六祖一到那里,他就想见见五祖,他就这么做了。五祖问道:“你是哪里人?”那时不叫广东,而叫岭南。六祖道:“我是岭南人,是岭南忻州人。”五祖说:“你是岭南边区的人(当时中原人歧视广东人),你是个蝎子,是一个不文明的人,就像一个原始人一样)。”六祖惠能听了五祖的话,不以为然:“啊,你也这么认为吗?”他说:“人虽有南北,佛性也有南北吗?”你来自北方,我来自南方。人们是不同的。佛性如何分南北?可见他这句话的不凡。他又说:“我的身体固然是野兽的身体,与和尚的身体不同,但我们的佛性有什么不同呢?”五祖听到他的问题,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果然不凡! (这些后面会解释,所以就不讲那么多过程了。)可见当时六祖求法的心是非常旺盛的,而且他的根根也很有利,所以他能够启发他的思想。

现在让我们回到正题。

了解众生_开示众生是什么意思_开化众生基本常识

六祖只活了七十五、六年就圆寂了。他得法后回到广东,又到广东韶关(今广东韶关)附近的曲江县(今广东曲江县)曹溪宝林山,那里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他就住了下来。并在那里打开它。法律。许多弟子纷纷追随他,向他学习禅宗。这里就是现在的南华寺。六祖圆寂后,他的肉身并没有恶化。八月初三,他去世了。那个季节广东的天气还很热,一般人不出一天就会变得臭气熏天。但老人却死在那里,身体并没有碎。这是自然的保护,不是人为的保护。人工保护并不罕见。他的身体自然干涸,变得坚不可摧。他当时并不知道。他没有在南华寺圆寂,而是回到家乡圆寂。他预见自己即将圆寂,便让弟子们准备了一艘船,准备返回家乡国恩寺,并在国恩寺圆寂。圆寂三年后,因他在曹溪说法,曹溪弟子必须将他的尸骨带回山上供养。家乡人不以为然,争论不休。因为三年后,装有灵骨的木龛就被打破了。我一看,发现六祖的肉身还好,没有破损。这更弥足珍贵,也更有争议。最后我只好说,大家还是看看六祖祖师到底想往哪里去吧。于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烧香,看着香到哪里,六祖的尸骨到哪里。烧完香后,烟雾直朝曹溪而去。众人无话可说,便让六祖的魂骨返回了曹溪。因此,一千多年来,南华寺一直保存着六祖的肉身。

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这期间,历经多次灾难和战乱,没有被毁,保存到“文革”也是一场灾难。 “文化大革命”就是要破四旧。哪里会有肉身呢?红卫兵不相信。但那地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地,其中六祖真身,更是国家公布的重点文物,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红卫兵虽然造反,但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不得不三思。那时,他们想要夺走六祖真身。当时寺庙的负责人(已换上俗衣,不再叫和尚,而是管理员)说:“我们是奉国家之命,管理保护这座寺庙的。”如果你想把这个地方拿走,我们也不反对。烧掉它是你的事,但有一件事。你得给我写张纸条,然后才能告诉上级雕像去哪儿了。不然我怎么解释呢?如果你想拿走,我也不反对。如果你们有这个权力,你们也有权利给我留张纸条。”他们不肯留下纸条,僵持了很长时间,不肯拿走。最后,红卫兵队长留下了一张纸条。从南华寺到韶关,有四十五里路,红卫兵抬着六祖真身,用鞭子打六祖。他们说:“你这个封建迷信,害了我们一千多年了,还不错吧!因为这肉身都沾满了油漆。”不管你怎么打,都如打铁一样,后来他被安置在韶关一个叫丰才楼的地方,让大家来批评他,你觉得持续了四十多天吗?这无聊吗?批评和斗争结束后,我觉得最后的大火就结束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什么东西来毒害我们了。于是,准备起柴火。留下纸条的领导说道:“你要烧就烧吧,你先去给我拿纸条,如果不拿到纸条,我以后就受不了了!”红卫兵去拿了纸条,到寺院管理处说:“我们要烧死六祖,请把纸条还给我们。”他说:“你打吧,这是欠条,六祖又没有还,我怎么把纸条还给你?你烧了我也不反对,你。”于是他不敢烧了,乖乖地将六祖像送了回去。寄回后,他被要求将纸条拿走。就这样,六祖像又躲过了一场劫难!然而,雕像遭到损坏,并被打出了一个洞。他们想看看是真是假,是不是谎言,却发现里面的骨头就像金子一样!而且里面的心脏被取出来,也破碎了,但是整个身体骨架还是好的,后来又修复了。六祖是汉传佛教祖师中最伟大的祖师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祖师之一。

中国的佛教之所以被称为中国佛教,是因为六祖祖师起了关键作用。为什么?禅宗传到六祖以后,才真正具备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并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佛教也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的佛教。如今,当我们谈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任何外来文化都必须与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也必须被接受和消化。只有这样,外来文化才能扎根并取得成功。基督教、天主教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几千年,但我们中国人总觉得它们是外来宗教,格格不入。佛教其实是外来宗教,但我们并不觉得佛教不是中国的。相反,我们觉得佛陀是中国的,我们感觉很亲近。有什么意义?这是因为历代祖师已经将佛教的道理与中国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让我们中国人真正乐于接受佛教!

我对中国佛教的这些大师以及他们历代的贡献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那么我认为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位是东晋道安大师。他最先消化了印度佛教,也了解了中国文化,迈出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第一步,为佛教被称为“中国佛教”奠定了基础。

第二位是六祖惠能,他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因为在六祖时代,中国佛教已经达到了顶峰。从佛教、宗派、寺院、僧尼等方面来看,中国佛教在六祖时期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但又与中国不同。文化距离拉开了。佛法对于常人来说是很难理解、接触、接受、修行的,尤其是修行佛法、化佛为学问。比如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等宗派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佛教的修行方法过于理智化,脱离了修行的实践。佛教如果脱离了修行,只会走下坡路,无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改变我们生活的现实,解决我们生活的痛苦。六祖祖师当时就看清了这个问题。为了拯救佛教,他极力提倡禅宗的悟道之法,主张悟道见性,众生平等,主张佛性无南北,主张人的出身可能有不同。虽有高低,但佛性是平等的。虽然这是他和五祖的对话,但其实也反映出了他不寻常的想法。体现这个思想,就能拯救佛教。知识分子佛教只能为知识分子所接受;六祖的佛法是为了老百姓的,我们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照样可以打坐、参禅、开悟。

六祖本人不识字,也没有上过学。如果他要解释一部经典,他必须先请别人读过,然后他才能解释它。 “我不认识这个词,但意思是问。”我不认识这个词,但我明白它的意思。这意味着他有实践经验和见解。修行的感悟不是知识能解决的。这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实际经验的问题。例如,木匠可以把一件家具做得非常精美。如果你让他讲一个故事或者写一篇文字来解释这个东西是如何制作的,他将无法解释。也许其他人谈论的真相是他们的东西是如何制造的,也许他们一个字也不认识。但他有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问题。

六祖解决了中国佛教脱离大众、知识化的危机,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譬如人有南北,而佛性无南北;人的出身有高低之分,但佛性是平等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意味着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人都可以学佛开悟。

第二个问题:靠什么学佛、修行、开悟、明悟生死、解决人生的疑惑?你是靠佛菩萨的加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六祖的回答是肯定的,就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了。如果我们不努力,佛菩萨也救不了我们。只有努力了,才能祈求诸佛菩萨的帮助。所以我们老居士一定要有一个信念,如果我们想往生西方,就不能等待阿弥陀佛来。现在你念佛好,修福慧,必须靠自己的努力,阿弥陀佛才能来引导你。如果你不努力,你躺在那里,阿弥陀佛就拉不了你。 (待续)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