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云博这十年 丨 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添加时间:2024-01-22

/

十年来,云博文保中心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发展。文物保护成效斐然,亮点迭出。

积极推动文物保护项目实施

文物保护项目的申请立项与最终落地实施是对博物馆文保力量的整体检验,也是锻造、培养文保人才队伍的重要载体。十年来,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积极争取实施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云南省博物馆净化控湿展柜配置项目等国省文保项目8项。目前已实施完成《云南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一期)、《云南省博物馆珍贵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云南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三期)——文物库房调湿调温设备定制项目》、《云南省博物馆净化控湿展柜配置》四个预防性保护项目。预防性保护项目从展厅和文物库房中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与调控入手,对展柜、展厅、库房等藏展设施进行提升改造,配置净化调湿装置及部分防震装置,为珍贵文物创造“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另有《云南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四期)、《云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云南省博物馆馆藏一级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四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

项目现场查勘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

项目验收会议

稳步推进文物的科技保护修复

在继承发扬传统保护修复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文物种类、文物病害,确定差异化保护修复技术,采用现代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全面、有效的保护修复。十年来,文物保护中心先后完成馆藏金属文物251件、佛教文物6件、陶器18件、木雕2件、化石2件、骨器1件、民族文物15件、修复字画、书籍档案228件的保护修复,181幅装裱新画、拓片,1205件有机质文物的消毒杀虫,372件文物病害图绘制,630件青铜文物的无损分析检测,25个纸质样品的纸张纤维检测分析及分析报告编制;完成其他单位委托的179件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19件新字画装裱、549件字画、书札手稿文物的修复、232件有机质地文物的消毒杀虫,232件文物复仿制品和65件文物礼品制作。

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

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持续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

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作用,是预防性地从源头上保护珍贵文物的关键,是当今世界文物科学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我馆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的基础上,文物保护中心完成对文物库房、展厅、展柜环境的常规监控及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对部分文物保存环境进行调控;完成新馆展厅展柜甲醛、温湿度、有机挥发物的抽检;完成《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碧血千秋——滇军60军出滇抗战纪念特展》《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特展》等临时展览展出期间温湿度及光照检测工作,并进行监测;特别是2018年在设施设备欠缺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半月全程每天24小时坚守值班完成《从学院到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油画展展览期间温湿度监控及展览空间环境调控保障工作。

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监测

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

完成新馆实验室提升改造及设备配置

自迁入新馆以来,馆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室恢复工作,积极部署,业务人员齐心协力,2020年完成了对文物保护修复场所的提升改造。修复场地由原来400平方米增加至约1000平方米。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需求,对实验室区域及功能进行详细划分,包括: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无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有机文物保护修复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消毒熏蒸室。文物保护中心作为以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纸质、青铜器、纺织品、少数民族文物、陶瓷器等保护修复及分析检测研究为主的专业文物保护技术部门,配置了金相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纸张纤维分析仪、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色彩色差计、X射线荧光分析仪、真空充氮杀虫灭菌仪等现代文物分析检测及保护修复设备,帮助工作人员更科学更高效地完成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评价

新馆实验室提升改造前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

新馆实验室提升改造后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监测保护

熏蒸室验收

加强与各兄弟博物馆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具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技术保护设计、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保护与设计甲级资质,承担着云南省各类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云南省文物科技保护的中坚力量。在满足云南省博物馆及云南省各地市、县文物保护修复需求的基础上,还积极为周边省、市文博单位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十年来,完成弥渡文化馆、保山市博物馆等单位委托的70件套书画保护修复及装裱;完成人保财险云南公司委托的493页档案资料修复工作;完成黔西南州博物馆、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单位116套156件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完成云南民族博物馆委托的130件套有机质文物杀虫灭菌工作;完成昭通博物馆、玉溪市博物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大理市博物馆、弥勒市博物馆、姚安县博物馆、临沧市博物馆、石屏县博物馆、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等单位委托的20余个文物保护方案编制;完成德宏州博物馆、云南民族大学、陆军讲武堂、宾川县文化旅游局等单位委托需复仿制136件文物复仿制工作。我们也积极参与文博行业专业人员培训,展开线上、线下讲座,为大理、普洱等地市培训文博骨干百余人次。另外还承担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课程的授课任务。接收云南民族博物馆、红河州博物馆、富宁革命纪念馆的四位同志来我馆学习书画装裱,从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指导和培训。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评价

云南民族博物馆有机质文物杀虫灭菌

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

黔西南州青铜文物保护修复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监测保护

加大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文保人才队伍是推进博物馆文保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保障。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心现有编内人员12人,编外人员1人,硕士5人,正高1人,副高2人,专业人员队伍从人员、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配备较为合理,基本满足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在人员培养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馆内人员互相传帮带、联合高校及国内技术力量先进博物馆共同工作”的方式。

近十年,云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安徽省文物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研究机构举办的文物技术保护、修复方面的培训班21次。为进一步提升文保中心人才培养、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文保中心邀请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知名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到我馆对部门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业务交流;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作开展青铜器锈蚀产物及埋藏土壤成分检测;委托上海博物馆对我馆27件书画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的评估及库房环境检测。2018年10月,成功举办“第二届博物馆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美、日3国各大博物馆、文保研究机构的113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2021年1月13日,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同组建“木质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并申报2021年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已通过初审。2022年1月14日,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建立“民族服饰保护与研究联合工作站”。通过与其他博物馆、高校等一流平台的合作,不仅强化了馆际之间、馆校之间、馆所之间、馆企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沟通,实现了资源打通、信息打通,同时也为文保人才的深度培养、交流、引进和项目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推动了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评价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部门进行业务交流活动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监测保护

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在部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德才教授授课

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监测保护

西北大学刘成教授授课

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监测保护

第二届博物馆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监测_文物环境评价

木质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授牌仪式

文物监测保护_文物环境评价_文物环境监测

民族服饰保护与研究联合工作站授牌仪式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十年发展,文物保护中心在管理上逐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严格的审批手续、细致的修复方案、完善的档案内容和保护修复后的专家验收,保证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博物馆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文物保护中心藏品保护修复、复制管理制度》《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制度》《云南省博物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云南省博物馆实验室化学药品保管、使用制度》《文物保护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和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流程。为防止工作中出现漏洞,提高工作质量,除做好日常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外,还对档案内容、方案的制定及修复后的验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每件保护修复的文物都定制了详细的档案,随文物完成移交,为以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留下宝贵的资料。

云博文保中心大事记

2018年10月

成功举办第二届博物馆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美、日3国各大博物馆、文保研究机构的113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本次大会圆满完成学术报告17场和集中讨论4组,以文物防震保护为主线,对博物馆的建设、地震损失调查、文物防震保护设施设备、智慧博物馆以及预防性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成功达到了交流成果、相互学习与借鉴的目的。

2020年10月

完成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提升改造

修复场所由原来400平方米增加至约1000平方米,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需求,对实验室功能进行详细划分,重新确定了文物保护实验室、文物消毒熏蒸室、无机文物保护修复室、有机文物保护修复室及书画装裱室。

2021年1月13日

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同组建木质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

与西南林业大学在云南省博物馆签署了关于共同组建木质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木质文物保护和云南省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此次云南省博物馆与西南林业大学的战略合作,以木质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为立足点,通过“馆校合作”,依托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深化领域、扩展空间,广泛开展深层次合作,在促进博物馆与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与学科研究发展的同时,促进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并进一步推动云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2022年1月14日

与北京服装学院签署了“云南省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民族服饰保护与研究联合工作站”

云南省博物馆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兼具收藏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作用,带动着全省博物馆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研究和展示。通过与北京服装学院深层次的馆校合作,以民族服饰研究为开端,深入探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充分利用高校研究资源让沉睡在库房的少数民族服饰能够重新绽放光彩。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丰富的西南民族文物资源为服饰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更好地发挥双方优势,着力民族服饰关键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

供稿:文物保护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