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新境界)

添加时间:2024-01-21

/

相处和谐环境人物素材_人与环境和谐相处_与环境和谐相处作文

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碧水微澜,绿满两岸,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吴树建摄(人民图片)

与环境和谐相处作文_相处和谐环境人物素材_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建成林栖公园、龙马湖公园等267座城市公园,新增绿地6000亩,图为市民正在林栖公园彩绘隧道前晨练。

李振宇摄(人民视觉)

秋高气爽,漫步长江两岸,只见水清岸绿、草木葱茏。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长江流域监测的101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率达97.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流域内完成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1.5万亩。

“微笑天使”江豚重现人们视野,四鳃鲈鱼、伪虎鲸等水中珍稀动物重返家园。如今的母亲河焕发新颜,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应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大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曾几何时,中国一度受到江河水系、地下水和饮用水污染问题的困扰,秋冬季节常常受到雾霾天气的袭扰,生态环境的恶劣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将呈现出美好的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雾霾天气和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人均健康状况的大幅改善,10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到了77.9岁。

回首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深深刻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当中。

与环境和谐相处作文_人与环境和谐相处_相处和谐环境人物素材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人用质朴睿智的自然观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为我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思想启迪。

中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放眼世界,自工业革命以来,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走美欧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是难以为继、走不通的。

当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优先选择,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破坏了绿水青山,就是砸掉了金山银山。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30多年前,这里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为改变困境,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合开展了长期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治沙绿化,发展沙漠生态光伏、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等沙漠生态产业,带动沙区农牧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与扶贫”“生态与生意”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四川,成都。近年来,成都市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的绿道超过了1公里。这些绿道将遍布城乡的公园串联成网,城在园里,园在城中,“出家门即进公园”“穿过公园去上班”成为成都人民的生活日常。

如今,中国城市的发展逻辑从单纯实现工业增长回归人本、发展导向从生产转向生活,追求的是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

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一条,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定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民族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的是中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传,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作者单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